康大集團《可復制的領導力》培訓分享會圓滿結束
也許你認為領導力是天生的,依靠天賦,但是樊登老師告訴你,領導力是可以復制的!普通人完全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領導力。2020年5月22日下午14點,康大集團人力行政中心在研發園6521培訓室舉辦了一場《可復制的領導力》線上視頻培訓分享會。視頻結束,2個小組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得出了以下結論,與大家一起分享:
視頻開篇,樊登老師舉了日本企業的例子,日本企業的做法值得借鑒。在日本企業中,領導給員工交代工作任務,一般需要交代五遍:
第1遍,交代清楚事項;
第2遍,要求員工復述;
第3遍,和員工探討此事項的目的;
第4遍,做應急預案;
第5遍,要求員工提出個人見解。
經過這樣的復雜流程,可以確保員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,減少后續失誤的可能,避免徒勞無功,防止“重做”的風險。而重做是企業最大的非必要成本。和日本人的這種做法恰恰相反,許多中國管理者的口頭禪是“不要讓我說第二遍”,這樣就會造成員工理解上的偏差,做出來的成果可能與你的期待南轅北轍。這就是領導力高低的區別。
那如何打造團隊中的尊敬和信任呢?樊登老師在視頻中提出可以參照游戲的四個維度進行領導力塑造。
特征一:共同目標
要給團隊設置一個宏大的目標,使得大家集體向目標前進,形成凝聚力;
特征二:及時反饋
要對員工的行為作出靈活、準確的有效反饋,讓員工有參與感,進而產生價值感;
特征三:清晰明確的規則
要為工作設置明確的規則,讓所有人有規可循、有章可售,打造公平環境;
特征四:自愿參與
要尊重員工的意愿,培養員工參與工作的自覺意識,推動工作進程。
有了這四個特征,工作對于員工而言就不再是壓力,而是能夠樂在其中、創造價值的事業。
繼而樊登老師又提到了《溝通視窗》的概念,溝通視窗又叫“喬哈里視窗”(Johari Window),是一種分析模板,把人工作、生活中的事情分為四塊,代表四個不同的種類,在一起構成了一個“視窗”,這四個想象分別是公開象限、隱私象限、盲點象限、潛能象限。溝通視窗中的四個象限可以互相轉化的。把隱私象限轉化為公開象限,我們可以采用的方法是“自我揭示”;把盲點象限轉化為公開象限,采用的方法是“懇請反饋”。無論如何,象限轉化的目的都是盡量擴大我們的公開象限,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。
最后樊登老師提到每個管理者身上都有三個角色:領導者、管理者、執行者。要分別發揮好這三個角色,才能帶來領導力的提升。三種角色的比重、三種職能發揮水平的高低,決定了管理者的三個層次。領導者是通過營造氛圍來提升績效的人;管理者是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的人,只有明確了這個定義,才能避免“事必親躬”的錯誤做法;優秀的執行者需要認真執行,給出結果,同時及時對工作內容本身進行反饋,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見解。
愛因斯坦說:什么是荒謬?持續不斷地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,但是期望獲得不同的結果,這就是荒謬。
拒絕荒謬,真正進步,就要求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。學習領導力方法、掌握領導力精髓,就是改變的開始,它將造福我們每一個人。